七一特辑| 康达(香港)律所杨荣宽:心有远方,纷华不沾
编者按:为庆祝建党101周年,律界之声特别策划了【七一特辑】栏目,将陆续刊载“101位专业型、学者型律师”风采小传。
杨荣宽律师,平时博览群书且涉猎广泛,在历史学、文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均有研究;对于喜欢的书,诸如《资治通鉴》《史记》《智囊》《时间简史》《百年孤独》《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论语别裁》《老子他说》《列子臆说》等经典著作,更是捧之珍若拱璧、秘而藏之。正是这一部又一部好书,犹如一根又一根刚劲有力的柱石,构筑起了他坚挺不屈的精神脊梁。每当他静坐于书房之中,就好似游弋于闪烁着智慧星座的辽阔宇宙中,俯瞰着苍茫浩大的世界,不由得敬畏人类的伟大。试问,内心如此充盈之人,何来孤独?如果非要说他孤独,那也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他,一个人安安静静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思考自己想写的书,享受着这种他人无法打扰的“孤独”,一路尽情“狂欢”。
听人说:多看一本书,就多一个视角,就会多活一个人生。正是因为博览群书之故,杨荣宽律师常常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理解同一件事情,最后会给出一项合理、客观的解释;同时,他会用不同的法系观点来考察世界的粗糙和复杂,愈发地包容他人、包容不完美的世界。作为一名律师,多少案卷从眼底扫过,见证了太多的不完美和荒谬……他愈发地向往美好、信仰良善。
《诗经》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鉴于文学和法律在本质上都是个人人生和群体生活的表现,都是活生生的人的行动、思索和感受,而且,两者都是以语言作为其不可或缺的手段、以语言为其存在方式,于是,杨荣宽律师尝试着用法律考察文学、用文学考量法律,将法的理性本质和文学的感性气质相结合,认真剖析“恶”、研究“善”,在深夜里苦思、在黎明前冥想,终于在2020年12月出版了《法律与文学相邻》一书,力图以文学的力量来指引迷茫的人,让那些犯了“恶”的人弃恶从善,重回正道。他坚信: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在阅读此书之时,读者不仅可以体会到法律的严谨逻辑、文学的特有魅力,还能感受到杨荣宽律师那颗悲天悯人的“哀矜之心”。的确,文学能让人们感到温暖,而杨荣宽律师那颗能够温暖人心的“心”则更炽热。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羡慕杨律师,羡慕他学贯中西、通达古今、文风典雅,尤其是在他自己的专业领域中,知识扎实、辩才出众、胆识过人。岂不知,他跟鲁迅先生一样,也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读书上了。当律师是非常辛苦忙碌的,每天不是在法庭上和别人辩论,就是在办公室里查找法律条例和文献。杨律师一向是纸、笔不离身,在出差途中,经常是边看沿路风景、边思考问题,一有灵感,就随时记录下来;在香港到北京的往返航班上,读了不少书,同时也写下不少心得体会;每当周末休息日,也是笔耕不辍;疫情期间,居家办公,更是完成了《法律的诠释:历史、心理及其他》一书的初稿。
杨荣宽律师是那种有能力又努力的人。有句话说:“勤奋,是上天赐予‘笨人’最好的礼物。”而最著名的勤奋的“笨人”莫过于那位背书背不过一个贼的曾国藩了。据杨律师戏称,他跟曾国藩一样,也是一个“笨人”。他曾经背过一本有5万英语单词量的“牛津双解字典”,整整背了3遍,第一遍就花了3个月时间。后来他总结到,这种办法在学习英语方面,或许是不可取的;但是,这段背诵单词的过程磨砺了他的心智,对于他这么一位法律人来说,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因为,要当一位律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气、认真做好每一件极细小的事情。他不止一次地说:“自己不属于有天赋的那一类人,他喜欢曾国藩那种‘结硬寨、打呆仗’的笨办法。”他坚信,做任何事,只要肯下硬功夫,最后都会做成。一开始进程会很慢,慢慢地自然就会好起来。一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上榜人物:康达(香港)律师事务所主任杨荣宽律师
上榜理由:法庭之上,他沉静睿智,依法论曲直,仗义辩是非,气场强大;法庭之外,他谦逊有礼、和颜悦色,待人接物坦率真诚,人如其名;闲来喜欢诗词歌赋、醉心哲学思考、爱好光影艺术,是一位让人见之欢喜、寥若晨星的哲人律师。
责任编辑:棕旭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 上一篇 筑牢法治防线 清朗网络空间
-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