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拜“金”主义该停了
多部门发文严禁食品中添加金银箔粉 专家指出
舌尖上的拜“金”主义该停了
● 因为好奇或追崇奢靡之风而落入“镀金食品”陷阱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一些商家看到含金银箔粉食品背后的商机,不仅售卖此类商品,而且用各种话术对这种商品进行包装宣传
● 一些“镀金食品”在售卖时大肆宣传的“有益健康”卖点,其实并不属实。金银箔粉并不会被身体吸收,只会原样排出体外,对人体并无营养价值
● 针对“镀金食品”的监管存在难度,最核心的原因是规范不明确及技术监管手段跟不上。针对金银箔粉使用的行业,政策与法律规则不够清晰明确,一定程度上给了商家恣意使用金银箔粉的空间
精致的蛋糕周边镶嵌着一圈金箔,和蛋糕表面的金银球装饰物交相辉映;圆润光滑的巧克力上散落着金箔碎粉,像夜空中的星星闪闪发光;小巧新鲜的海胆刺身上点缀着几片碎金,让人食指大动……添加了金银箔粉的食品被人们称为“镀金食品”,但无论包装多么奢华亮眼,都掩盖不了金银箔粉是非法添加剂的事实。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联合制定《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规定金银箔粉未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不属于食品添加剂,不是食品原料,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
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虽然在各网购平台、外卖平台搜索关键词已经查找不到售卖含金银箔粉的店铺,但以“食用金箔”“食用银粉”等作关键词进行检索后,仍然能看到多家店铺在经营售卖相关材料。此外,仍然有不少消费者青睐此类“镀金食品”,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食金”的图片视频。
“镀金食品”为何需要禁止?缘何屡禁不止?应该如何防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采访。
金银箔粉毫无营养
奢靡之风应当禁止
北京朝阳居民贾先生家里至今还放着几年前跟风买的一瓶金箔酒。“没人喝,扔了又可惜,就放在床底下收着,都积灰了。”
2018年夏天,贾先生在某个烟酒超市购物时,看到货架上摆放着一瓶格外显眼的酒,瓶身透明,可以清晰地看到瓶底晃荡的金光。贾先生就酒的情况向店主咨询了一句,店主立刻将酒从货架上拿下来,轻晃两下,酒中的金箔漂浮起来,在灯光照耀下整瓶酒看起来“波光粼粼”。
店主介绍,这是其通过内部渠道进货的金箔酒,本就醇香的白酒中添加可食用金箔粉,不仅有营养价值,还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并夸赞说“金箔粉是古代帝王才能吃到的”“买回家寓意升官发财”。贾先生听后心动了,以300元一瓶的价格购入两瓶金箔酒。
从贾先生展示的金箔酒照片来看,该款酒在外包装上印有“黄金品鉴酒”的字样,文字说明中采用大量古文典籍如《本草纲目》《本草求真》等,宣传“食金”对于身体健康有益。
后来,贾先生将其中一瓶金箔酒送给懂酒的朋友,结果被告知,这种酒其实是噱头,是某小酒厂私下研发售卖的,成本极低廉,大概率是“三无”产品,“别说有益身体健康了,喝下去会不会食物中毒都不一定”。
记者根据贾先生提供的信息在网上检索该款金箔酒的相关信息,发现已找不到相关商品。但在一些论坛上,可以看到有人分享同款金箔酒的照片,从网友发言内容来看,这款酒的售卖价格差异颇大,从120元至600元不等。
像贾先生一样,因为好奇或追崇奢靡之风而落入“镀金食品”陷阱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一些商家看到含金银箔粉食品背后的商机,不仅售卖此类商品,而且用各种话术对这种商品进行包装宣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蛋糕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行业内,用金银箔粉做蛋糕或甜点装饰几乎是共识,即使禁令出台,也有一些同行悄悄使用金银箔粉。“一般使用金银箔粉的蛋糕都是特定的某些款式,宣传语都是‘豪奢风’‘拜金主义’这类强调其高端上档次的。禁令出台后,有的同行会改一改宣传图和宣传文案,避开金银箔粉等关键字样,对外宣称‘不卖了’‘没货了’,但如果熟客提出订购需求,仍然可以做。”
一些“镀金食品”在售卖时大肆宣传的“有益健康”卖点,其实并不属实。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向记者介绍说,金银箔粉并不会被身体吸收,只会原样排出体外,对人体并无营养价值。
“不仅如此,如果是假冒伪劣的,混有其他不明杂质的金箔、金粉,还可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食品安全风险,比如摄入重金属、色素等,过大过多的金箔可能伤害肠道黏膜,过于微小的纳米级金粉一样有风险,还可能滞留在消化道黏膜内,伤害肠道上皮细胞。”朱毅说。
在她看来,禁止“镀金食品”很有必要,除了不助长奢靡之风外,更重要的是对消费者健康的预防性保护。
相关商品变相存在
屡禁不止原因多样
事实上,此次《规定》并非有关部门首次针对食品中添加金银箔粉出台相关文件。
早在今年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就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虚假宣传金银箔粉可食用以及进口含金银箔粉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黄群辉告诉记者,从今年1月至《规定》出台,短短几个月,主管部门连续发文,联合单位从三家到四家,文件级别从通知到规定,足见重视程度和查处决心。
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一些网购平台、社交平台上,仍能看到含金银箔粉食品的身影。
在部分网购平台上以“金银箔粉食品”等词进行检索后,记者发现,虽然弹出的商品界面已无金箔酒、金箔蛋糕等食品,但仍可检索到大量标题中含“可食用金银粉”等内容的金银箔粉添加剂,其中销量最高的已月售800多单。
尽管有一些金银箔粉添加剂商品在标题中显示“不可食用”,但记者点进部分金银箔粉添加剂商品详情界面后看到,几乎所有商家都在详情页中展示食品添加金银箔粉的照片。在商品问答界面,有消费者留言询问该商品“是否可食用”,其他消费者给出的答案均是“可以”。
在某社交平台上以“金银食品”“金箔”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后,记者发现,近半年以来,仍有大量品尝、购买、售卖含金箔食品的相关分享贴。“海胆上加金箔,金箔都掩盖不住它的金灿灿”“鹅肝慕斯,上面铺着覆盆子酱,有一小块金箔,十分精致”“果丹皮鹅肝,表面撒着金箔,看着很高级的样子”……
为何“镀金食品”之风屡禁不止?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晓娟告诉记者,在食品中添加金银箔粉的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商家有谋利的需求。商家的夸大宣传迎合、误导消费者追求奢靡之风的消费心理,消费者的光顾进一步促进了商家“研发”的动力,不仅在食品中使用而且花样翻新地使用金银箔粉。与之相伴随的就是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很多非理性的消费者,只要看到市面上销售一些新奇的商品,就想去尝试”。
在朱晓娟看来,针对这类食品的监管存在难度,最核心的原因是规范不明确及技术监管手段跟不上。针对金银箔粉使用的行业,政策与法律规则不够清晰明确,一定程度上给了商家恣意使用金银箔粉的空间。监管部门借技术主动监管的能力受限,加上在相关规范不明确的前提下处罚的力度和威慑力也不足,助长了商家的侥幸心理。
黄群辉说,商家在各类食品中简单加上金银箔粉,立刻改头换面,商品“身价”提升数十倍甚至百倍,利润空间巨大。另外,与食品添加剂相关的法律宣传还不到位,消费者对食用金银箔粉食品还存在认识误区。同时,食品生产从初级农产品到消费者手中,会经历生产、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涉及食品添加剂,因此存在违法链条长、添加手法隐蔽、同步监管难度大等现实情况。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强化监管协同共治
遏制“食金之风”,监管正在路上。
今年3月,重庆市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某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现场检查时发现,该蛋糕店裱花间存放着两瓶金银箔装饰品,其中一瓶已开封使用。执法人员依法对相关金银箔粉产品进行了查封扣押,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立案调查,经调查认定,该公司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品,渝北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该公司处以罚款5000元、没收涉案物资的行政处罚。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白皮书发布
- 新华全媒+|心之所系 行之所向——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首日见闻
- 云南通报2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
- 爱国主义教育法元旦起生效,贯彻实施的重点有哪些?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十起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
-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7.3万个
- 舌尖上的拜“金”主义该停了
- 建设更加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全面深化政法改革成效综述
- 为法治,初心一如来时路——访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陈文律师
- 大成刑辩案例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七一特辑| 中伦文德李铮:铮铮铁骨汉,寸寸柔肠心
- 高璐璐:用创业心做公益 用公益心做普法
- 近四万名检察官在中小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
- 【关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注意,这些套路正在精准围猎老年人
- 凝聚法治合力 促进司法公正 最高人民检察院 司法部举行首次工作交流会商会
- 劳荣枝故意杀人、抢劫、绑架案二审公开宣判
- 教育部公开曝光7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